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身边的事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临清村名历史由来——金郝庄乡部分村名由来

    信息发布者:帮得种植农场
    2019-08-31 05:54:52   转载

    临清村名历史由来——金郝庄乡部分村名由来

      临清市金郝庄乡地处聊城、德州两市和临清、高唐、夏津三县交界处,临高路和聊夏路两条省级公路纵横穿境而过。全乡版图面积83平方公里,耕地8.1万亩,现辖55个行政村,5.5万人。

    金郝庄

    相传明万历年间,金郝庄原名叫地“郝家庄”,居村北200米处有一刘家湾村,多为金姓居住,明末刘家湾村民为避兵荒,均迁入“郝家庄”,金姓人丁兴旺,又加郝氏绝嗣,故本村名前加以金字,名“金郝庄”,分东西两村。

    昌庄

    据本村《昌氏家谱》记载,明洪武十五年(公元1382年)昌姓始祖由山西洪洞县迁此落户成村,取名“昌庄”。

    陈官屯

    相传明永乐元年(公元1403年)陈某带领军队在此屯田,因地形特点有“五里三屯八道沟”之谚,再加领兵者姓陈,成村后命名“陈官屯”。

    孟庄

    孟庄村由孟氏始祖从邹县迁至此地所立,1964年孟庄村又划分为孟东、孟西两个行政村。

    濮庄

    相传明永乐元年(公元1403年),濮氏始祖进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,命名濮庄。

    任官屯

    相传明初,任姓军官奉旨在此驻军屯田,后任姓军官解甲归田即定居于此,命村名“任官屯”,后分为三个行政村,即任中、任东、任西。

    石集

    明洪武三年(公元1370年)石云等兄弟6人由泰安县迁此,开店立集,命村名为石集。1962年分为东西两个行政村。

    史庄

    相传史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,名“史庄”,沿用至今。

    宋洼

    相传本村始于明代,因土地肥沃、地势低洼而得名,宋氏始祖最早迁此,此后村民来此渐多,成村后命名宋洼,沿用至今。

    孙庄

    相传明洪武七年(公元1374年)孙姓始祖孙马氏携二子孙刚、孙让由湖北襄阳南关孙家影迁此落衣。成村后命名“孙庄”分东西孙两个行政村。

    田王庄

    相传明万历八年(公元(1580年)田姓建村,故名田庄。清朝初年王姓从山东青州府(今益都)迁来,以后田姓又先后迁往外地,全村只有姓王的,故更名“田王庄”。

    吴庄

    相传,明朝中叶吴姓由马颊河东岸来此定居,后李、田、刘姓村民相继由山西洪洞县迁来集居于此,形成村落后,遂命村名为“吴庄”。

    夏庄

    相传明永乐年间(公元1403年至1424年)始祖刘兴由山西洪洞县大柳树村应诏迁至夏家庄,由此证明夏家庄在明永乐年间以前就有,夏姓于清同治年间绝嗣,但夏庄之名沿用至今,解放后简称“夏庄”。

    肖寨

    相传以前村西有座神庙,庙前碑文载有“宁朝肖王城”字样。相传宋代肖太后曾在此屯过兵,故名“肖王城”。因此本村至今没有姓肖的,历经数代,这里并无城保,叫肖王城不妥,后改为肖家寨,简称“肖寨”。分北、南、西三个行政村。

    新集

    相传明永乐二年(公元1404年),刘氏由山西洪洞县迁入,当时叫李汉兴屯。以后改名“新兴集”(取重新兴旺之意)。村内《张氏家谱》也有同样记载,由此可证明改为新兴集是在明永乐时迁民以后,后来简称“新集”,分新南、新北、新东三个行政村。

    野村寨

    相传明初此处背河傍庙,林木茂密,常有歹人出没,野村之村名即喻不安全之意。后有葛、刘、陈三姓筑寨自卫,又有董、贾、田三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,“野村寨”为村名,由此而始。

    张伴屯

    相传现在的新集和张伴屯原为一个自然村,名“李汉兴屯”是以人名命名的,此地屡遭兵焚,人烟稀少,把“李汉兴屯”分为东西两侧,明朝中期本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,以后人口渐多,东段改称新兴集(简称新集),西段多为张姓,命名“张伴屯”,取与新集相伴之意。

    张官屯

    明永乐年间,张姓军官奉旨在此屯田,后因此地土地贫瘠,乃率官兵迁往马厂村,后有刘、黄、李、赵、于各姓先后由山西洪洞县及本县赵庄、李庄迁入,形成村庄后,即以屯田军之张姓为由,命村名“张官屯”。因与市属其他张官屯重名,故更名为“东张官屯”。

    张家炉

    据传在明朝中期,有张姓铁匠由山西洪洞县诏迁于此,带妻儿在肖寨以西两华里处置买二亩地,盖草房,边种地、边打铁,定居下来,因他经常点着打铁炉子,周围村庄的居民都看到他在这里铸打农具,相互问起来,“你上哪里去?”回答“张家炉”,因此而得名。

    张庄

    相传明宣德五年(公元1430年),张氏始祖张维由山西洪洞县迁来,在黄河故道建村,因地质多沙,命村名“沙河张庄”,1956年划分为两个行政村,此村位东,故名“东张庄”。

    赵庄

    相传赵氏始祖赵守节公,明代中期由本县戴庄迁此建村,以姓氏命名“赵庄”,因与本市其他村名重名,故更名“东赵庄”。

    周庄

    相传明成化元(公元1465年)始祖周善由高唐县迁居此地,命名“周家庄”。明万历年间王立政携全家由夏津县衙家庄迁来,足证此村已有500余年历史,现简称“周庄”。

    程马庄

    相传明朝时期,村名为“左家庄”,至清康熙六年(公元1667年),改名“马家庄”,后程姓由河南惠州驿县迁入,人丁兴旺,遂又改名“程马庄”。

    大高庄

    相传明永乐元年(公元1403年)高姓始祖由山西洪洞县诏迁至此,建村取名“南望庄”。后有叫高鼎者,有六子,三十六孙,人丁兴旺,村名曾叫“三十六郎庄”,清初又更村名为“高庄”。

    戴庄

    相传戴庄村原名叫赵戴李庄,因此村原有赵姓,至今村西南尚有赵家庙和赵家遗址。在明洪武八年(公元1375年),戴九思从山西洪洞县迁来,后有李明范由益都迁此。赵戴李三姓建村,故名“赵戴李”村。后因赵姓迁往赵庄,当时戴姓家业富足,即改名“戴庄”。

    冯杨

    明洪武元年(公元1368年),冯、杨姓始祖由山西洪洞县应诏迁此,落户成村后,因冯姓来的早取名冯庄,后杨姓逐渐增多,冯、杨二姓合并而取名“冯杨庄”。

    谷庄

    相传,此村明初原名“张小庄”,明洪武十四年(公元1381年)谷姓首先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,后又有张、门、郭、高、薛、刘6姓迁来,因谷姓人丁兴旺,遂改村名为“谷庄”。

    海坡

    相传海坡原名“海家庄”明初建村。明建文二年(1400年),燕王靖难之师南下过此,杀戮甚重,此村只剩海、宁、韩三姓,海姓兄弟三人,长兄海邦贞迁西张庄,二弟海邦粹迁海军张村,三弟海邦连在战后的废墟上向北移动200米,于荒草野坡上另建新村,改村名为“海坡”。

    贾庄

    相传明代中期,有贾、叶二姓由马颊河东老庄迁此建村,因贾姓户大人多,命村名为“贾庄”。

    监生庄

    相传明永乐年间,此村叫“任监生庄”,村西北原有一三官庙门上,亦有“任监生庄”字样,因村内有一任姓监生而得名,后简称“监生庄”。

    金炉店

    相传此村建于宋代,当时村内有一古庙,佛殿供桌上有一个金质香炉,村民不识,至明代有一江南省级官员过此,其护卫人员识宝遂将香炉窃走,众人始知为金质香炉,自此称村名为“金炉殿”,后嫌殿字难写,改为“金炉店”。

    金马庄

    相传此村原为本镇新集村马举人的佃户村,清康熙三年(公元1664年),史、于、韩等佃户由山西洪洞县迁来,初为马家佃户,形成村落后,原叫“贺马庄”,因为市内马庄重名,1981年更名为“金马庄”。

    孔官屯

    据载,其始祖于三百年前,先后于北京地区、原清平县杨庄、杜洼村等地迁来,村名之始则传说永乐年间有一孔姓垦军官曾在此带兵屯田,形成村庄后,即定村名“孔官庄”。

    冷庄

    明永乐年间其始祖由山西洪洞县应诏迁此定居。成村后以姓氏建村,命名“冷庄”,后又分为东西冷庄。

    李营子

    此村历史悠久,明朝以前即有人在此定居,清中叶来此聚居者渐多,除李、屈各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来外,其它各姓来自邻县和附近村庄,村名之由来传说有一李姓带兵官员驻军于此之故,但无考据。

    栗官屯

    相传,路氏家庙内铁钟上的镌文载有:“明永乐二年利官屯”字样,可风村形成已逾500年。据村内老人回忆,祖代相传明初此地曾有官军驻扎,形成村庄后,取“利官屯”,含有利于官军之意,明末清初终改利为“栗”,名栗官屯。

    刘芳庄

    刘氏始祖于明永乐年间,由山西洪洞县迁来,在此立村。传至明万历年间,刘氏后裔名叫刘芳者,在村内经营旅店业,来往商旅称“刘家店”,又引伸为“刘芳家庄”。故以人名命村名,久之演变为“刘芳庄”。

    刘公庄

    明洪武八年(公元1375年)刘氏始 祖刘公奉诏迁此建村,命名“刘家庄”。在明万历二十三年(公元1595年),此村西移至黄河故道西今址,为纪念其始祖,又更名为“刘公庄”。

    刘洼

    相传,其始祖于明永乐年间(约公元1403年)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,因地势低洼,遂定村名为“刘洼”。

    以上为金郝庄乡55个自然村部分村名及历史由来,

      (完)


    金郝庄镇村网通站长免费中!

    点击二维码!进行注册临时站长!成为正式站长后将有50元的红包!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